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签假就业协议,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 部分学生为什么签假就业协议?因为需要用它来换张毕业证。而一些高校为什么承认这
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签假就业协议,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
部分学生为什么签假就业协议?因为需要用它来换张毕业证。而一些高校为什么承认这种虚假就业协议?因为它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如果就业率等数据不达标,相关专业就要缩招甚至停招。而且,在扩招、抢生源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就业率数据不好看,恐怕也吸引不到生源。
学校与学生相互糊弄,掺水的就业率繁荣假象背后,遮蔽的是现实的困难。没有真实的就业率数据,政府和社会对毕业生境遇的了解也就难言真实客观。不能掌握真实的就业形势,就不能及时拿出应对措施和救济政策,极有可能会累积成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没有真实的就业率数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也就无法对接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不能及时调整,很容易让人才供需失衡和错位陷入恶性循环。
“被就业”在糊弄谁?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甚至严重脱节的情境下,难道还要继续掩耳盗铃地糊弄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