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陕西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资讯 >发布新职位

“三个转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3-06-08来源:点击量:613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是当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一个着力点。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是当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一个着力点。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此,必须从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方式入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引导、服务和促进工作。

  关键词:
  转变观念
  观念问题是解决好就业的首要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毕业生本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这四个方面,各方都要转变观念。
  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观念。今年高校毕业生创下了历史新高,各级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就业的促进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就业服务基金,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行政审批程序,规避多头管理,培育良好的市场氛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绿灯;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发挥其在就业中的独特作用,依靠多方力量扩大就业。
  用人单位应强化服务就业观念。用人单位是就业的市场主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其职责不仅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要以正确的用人观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因为正确的用人导向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相反则会造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和就业秩序的紊乱。当前应克服人才聘用中存在的“重经验轻学识,重学历轻人品”等现象,综合考核人才素质和能力,引导人才就业和成长。
  高校应强化引导就业观念。将专业素质培养与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大学教育体系,把引导就业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优化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明确专业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关系,增强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制定科学的就业培养和指导方案,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尤其要加强毕业季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应强化与能力相匹配的就业观念。从现实看,有的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追求速成、过度功利等就业心态,不论自身的学识、能力、素质如何,都希望往大城市拥、往大企业挤、往高职位冲、往高薪岗位靠。这种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影响就业效果和自身发展。高校毕业生既要有就业理想和目标追求,又要清醒认识就业形势和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正确处理就业与择业、地域与职业、基层与高端、工作与待遇、学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
  关键词:
  转变职能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政府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应由微观介入转向宏观管理,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定和秩序的维护,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理性市场人格的塑造。对高校由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走向扁平化的分工合作,“政府搭台、高校唱戏”,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各种就业支持。对用人单位用人事项从号召走向专项监察,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促进就业公平。
  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活力。当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也是就业市场的“活水”。因此,要减少登记行政审批,在不降低企业资质资格的基础上降低就业创业门槛,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进入中小微行业创业就业减少障碍和创造良好环境。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市场培育政策,一方面,根据就业市场发展规律,完善就业市场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引导各方积极遵守就业市场规则,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稳步推进就业指导服务政策,整合就业服务资源,优化就业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消除不公平就业障碍,改革户籍制度以促进大学生跨区域就业;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偏远地区工作。
  关键词:
  转变方式
  政府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解决就业的根本在于发展。就产业结构而言,发展高科技产业吸纳高素质人才,依靠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就企业类型而言,减少中小微型企业市场准入审批,依托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更多地提供就业岗位;就资本来源而言,减少政府项目的盲目上马,更多地吸纳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促进各种财富的活性流通,从而为就业岗位“开源”;就依靠力量而言,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更新作用,创造公平自由的就业环境,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
  就业率提高的关键在于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程度。转变当前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就业创造基础条件;构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实施和推广联合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合;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与知名校友组成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队伍;完善统计和考评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率、专业与岗位适配率、大学生未来毕业人数与就业岗位数比例、高校培养模式的实效等进行统计考评,以便全面把握就业趋势,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上一篇:大学生应以创业带动就业

上一篇:6月22日西安市人才市场综合类专场招聘会

陕西缘点广告有限公司 陕西科尼乐重工有限公司 陕西宏源恒信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