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陕西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资讯 >发布新职位

离开还是坚守?北上广毕业生的围城之困

2013-05-22来源:点击量:687

 中国114就业网讯  北上广,始终密切关涉当下中国青年,尤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更是人生关键词。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年,面对这一“围城”,离开还是坚守,成两难之选。分析称,这种集体之困的现实无奈,凸显中国式就业

 中国114就业网 讯

  北上广,始终密切关涉当下中国青年,尤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更是人生关键词。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年,面对这一“围城”,离开还是坚守,成两难之选。分析称,这种集体之困的现实无奈,凸显中国式就业救急思维积弊,呼唤更加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
  毕业大军垒高就业围墙 北上广之梦折翼
  “生活质量太低,是促使我最终离开北京的根本原因。”李腾飞是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许多人一样,四年前,怀揣着对大城市的向往,他来到北京读书,然时隔四年之后,历经考量,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云南老家发展。
  众多高校毕业生中,北上广之梦惨遭折翼的,远不止李腾飞一人。分析指,让一代中国青年逐梦人集体阵痛的这一现象,尤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年,更为凸显。
  据官方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广东等多地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大学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均不足三成。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引各界关注。
  “围城中的你,会对‘首堵’说再见吗?”在就业压力陡增的今年,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这个问号更具现实意义。其实,不光是北京,拥挤着众多高校的北上广地区,均再度成毕业生们的纠结之地。
  高昂的安居成本,拥堵不堪的交通,严重的空气污染,巨大的职场压力,并无竞争力的薪水……除了这些因素,促使更多毕业生逃离北上广的,还有一些人为因素,诸如包括北京市在内,各地推出的一些就业限制政策。
  尽管此前已有大批白领“逃回北上广”的经验教训,但面临上述现实困境,和李腾飞一样,当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还是毅然选择了逃离北上广。
  “当时去北京读书的时候,是想着干一番事业,但后来逐渐认清了现实,思想也有所转变,但根本性转变还是在实习的这半年,看着正式在岗同事们各方面的压力,觉得北京不适合自己。”李腾飞已在云南一家媒体就职,他在电话中如是讲述自己曾经的梦想。“人生变数太多,该干嘛干嘛”,他坚定中夹杂着些许无奈。
  坚守还是离开 90后毕业生的两难之选
  在凝聚着诸多人梦想的北上广地区,有人决然离开,也有人执着坚守。侯宇森是华东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毕业生,他就是“守城”大军中的一员。
  侯宇森的“守城”之战并不容易,从去年9月份投出第一份简历开始,此后共投出几百份简历,历经多次面试碰壁,直到今年4月底,才找到一份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
  “面对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退一步,比如回老家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侯玉森很是坚定地说,自己从来没有回老家发展的想法。
  “虽然回四川绵阳老家发展会比较舒服,但北上广地区机会多,我还是想趁着年轻闯一闯。”他补充说,离开的这四年,老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回去的话,估计会很不适应。
  和侯宇森一样坚守“围城”的,还有来自广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蒋涛。虽然他也深知,回老家会过的舒服很多,但还是坚持留在广州。他说,在广州有很多人脉,想趁年轻在外面闯一闯。另外,回到老家的话,机会不是很多。
  “逃离北上广的人,他们回去后还能不能适应当地的节奏?”蒋涛如是反问记者。在他看来,这些逃离的人也有很大风险,因为在中小城市,潜规则更多,不公平感更强。
  另外,蒋涛表示,回到“小地方”后,感觉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同化”,久而久之,就没有很想奋斗的状态,这对自己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侯宇森和蒋涛的顾虑,也正是坚持留在北上广地区的毕业生们的共同理由。言及于此,不难看出一种困顿——留在北上广地区,难逃高房价、交通拥堵及大城市门槛限制等现实困难,但回到中小城市或者基层,又会遭遇“小地方”潜规则、机会匮乏、发展空间不足等难题,面对这一尴尬局面,毕业生可谓去留两难,北上广也成为毕业生集体的两难之选。
  救急思维积弊显现 现实无奈呼唤制度设计
  “都想挤在北上广,条件差的地方不去,待遇低的不去,把一切责任归于就业大环境不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就是更小的城市,更差的地方,更低的收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工作永远比人多,称心的工作永远比人少。”面对就业难的呼声,以及舆论对于北上广地区毕业生的关注,微博上质疑声渐多。
  分析称,中国大学教育正在逐渐褪去精英化的光环,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势也日渐消退。放低身段,低调开始就业,越来越成为必然趋势。
  “为什么高校毕业生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就业?是因为这个地区信息发达,就业机会多,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毕业生宁愿‘漂’着,也不愿离开。”知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谈道。
  熊丙奇指出,此前白领逃离又逃回北上广的戏剧性一幕,与当下大学生离开还是坚守北上广的现实矛盾,两者原因如出一辙,关键在于社会是不是为他们创造了多元的就业需求,使其有多元的选择空间。
  基于此,他认为,国家在鼓励毕业生去中小城市或基层就业的时候,一定先要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条件。否则,政策只会成为一个口号,经年累月,最终会导致就业地域和行业更加集中。
  “现在,政府部门和学校等方面多是用一种救急思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包括政府创造的一些基层岗位,而并没有注重毕业生在基层单位的长远发展。”熊丙奇分析说。
  “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去了又回,只是延缓了就业压力而已。农村没有得到发展,中小企业没有得到发展,中小城市也没有得到发展。”熊丙奇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整体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让到基层去的毕业生,感到有所得,有事业发展空间
 
推荐阅读:
 

上一篇:读研源于就业难终于就业难

上一篇: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还需多方入手

陕西缘点广告有限公司 陕西科尼乐重工有限公司 陕西宏源恒信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