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院校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于1934年,所在地——陕西杨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誉为“中国农科城”。校园占地6000余亩,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是青年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学校从193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建校近80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毕业生,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现设有23个学院(系、所、部),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63个本科专业。现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利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5个硕士点以及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665人,专职科研人员272人;教授347人,副教授426人;博士生导师379人,硕士生导师933人;有两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8人。


  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1900余人,各类研究生9000余人。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实验班”,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辅修专业制度,形成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重视个性化培养,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实行导师制。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学业和人生规划。建立了完备的资助体系, 设有20多项奖、助学金,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学生奖励和困难资助。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连续10多年就业率在90%以上,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每年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30%以上。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获得部分国际留学基金组织的支持,广泛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科研合作、人员互访、学生培养等活动。学校是外交部和国务院港澳办授予一定外事审批权单位,也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重要签约单位,每年选派200余名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与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实施“2+2”、“3+1”、“1+2+1”等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留学项目。学校设有国际学院,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共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8项,培育出目前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育苹果优良品种“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周永康、乔石、朱镕基、李瑞环、曾庆红、黄菊、吴官正、罗干、回良玉、刘延东等先后来校视察,李岚清曾7次来杨凌,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建校79年来,学校始终紧扣“三农”发展主题,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已从以农为主的单科性大学发展为目前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当前,按照学校新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路,全校师生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正在为实现“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专业设置
层次专业分类专业名称
本科工学类机械电子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木材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软件工程


城市规划


食品质量与安全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制药工程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农学类动物科学


水产养殖学


植物保护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草业科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种子科学与工程


动物医学


林学


园林


园艺


农学

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


保险


经济学


金融学

管理学类公共事业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

法学类法学


社会学

理学类生物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生物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应用化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生物科学

文学类英语
其它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电子商务


土地资源管理
毕业生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并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各学院(系、部)也成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系、部)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化、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与200多家全国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经济建设重点区域的用人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举办大型综合性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两场,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400余场。2012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供需比达到5.6: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0多年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 %,其中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比例为35.9%。


  学校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点,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行业就业,具有就业面宽、就业地域分布广、就业结构合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等特点。学校每年通过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从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适应能力、协作态度、创新精神),个人素质(个人诚信、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进取精神)等方面给予我校毕业生较高的评价。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招生办

电  话: 029-87091406

邮  箱: zhaoshb@nwsuaf.edu.cn

院校网站: http://www.nwsuaf.edu.cn

院校地址: 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